Menu

Pages

Links

2015年2月22日 星期日

鬼金棒麻辣沾麵

開工前的週日
只想到處走走
中山北路上的林田桶店還沒營業
看不見檜木浴盆
那就細看斑駁的木門

再往前幾步居然是鬼金棒的沾麵店
本店在東京神田
生意好得很
沒想到來台灣一口氣開了兩家店
分賣拉麵跟沾麵

下午兩點多店內沒什麼客人
既然年假沒出國
就當作自己在東京都內
一走進去就知道店內沒有日籍工作人員
整個氣場都不對
買好餐券坐下就可以看見很霸氣的公告
內場只有一個工作人員
開始炒豆芽下麵
過了幾分鐘木盤上桌
沾料的麻度跟辣度都可以調整
不過香氣稍弱
麵體OK
那塊角煮反倒是亮點


口感偏甜
如果放在飯上也可成賣點

吃飽離開
看見廊柱上的年貼覺得有趣
在附近的咖啡館坐了一下



農曆年就要這樣過去了
不管是羊羊得意或是羊眉吐氣
都希望大家平安一切順利




2015年2月19日 星期四

年末味旅

難得冬日陽光大好
我從環河南路開始散步
第一站魷魚平
羹加上米粉


多淋點醋讓酸味開路
轉向桂林
想買些麵包當作野餐之物
陽光宣言就在不遠處

這家店有上過媒體但從來沒大紅過
味道卻是好的
拐入青山寺前
我一直好奇這個醫院的建築會有怎樣的改變
走進華西街夜市再轉出來
決定先到二和珍買些過年零嘴

這一帶的氣味始終不怎麼好
流動二手商所擺放的物品實在引不起興趣
龍山寺前的廣場總是讓我想起傅科
或許這個公共空間已經成為擬化的愚人船(ship of fools)
我還挺期望柯P會怎樣處理這個存在已久的議題
廣場上會有好幾攤小吃
客群鎖定這裡活動的人群
我曾經試過一兩次


像這一攤很受歡迎
鍋中白濁的湯頭浸煮著米粉
配料可加豬腸或是丸子
味道頗濃
而再過幾天割包吉的圍爐辦桌
可以讓這裡的人吃得飽暫時忘卻煩憂

過馬路就可到龍山市場
決定先在周記吃碗冰

糖水跟芋圓都用心製作
接著市場內的香義鍋貼一定得試試
一份一百元
但是現點現煎
個頭小些但酥脆更勝連鎖店
我最愛青江菜花素口味



一口一個
別燙著嘴那可就不美

坐著捷運離開
每條線上的每一站
都有人以不同的方式生存著
馬年將過
接下來的日月誰又知道會如何?



2015年2月16日 星期一

Ginza Noodles

東銀座的拉麵店
沒有陽剛的氣息
從外到內都保持清爽潔淨的感覺

點了蛤Soba的套餐
麵碗裡很豐富
不過這湯頭讓我有些困惑
雞湯加上蛤的鮮味理應來說應該會很豐潤
但是喝來卻很溫順
就像個乖乖牌好學生
循規蹈距的不出任何錯
配料卻是意外的精彩
低溫料理的大山雞肉不柴好吃
而且向來存在感薄弱的魚板跟海苔都很搶眼
紅白魚板稍帶Q彈
海苔的香氣十足
至於套餐所附的小碟其實重複度高

但多了一片低溫料理的叉燒
還帶一點咬勁
配料這麼突出的拉麵還真少見到
吃完之後四處走走遠望

相較之下
隔兩天在築地吃到的海瓜子拉麵就是一記直球
湯頭潮味十足
海瓜子鮮甜
不是好學生但是個性明顯




2015年2月15日 星期日

煮飯研究所

煮飯研究所
位於莒光路上的新店
目前算是試營運
店前有花圃還有明亮的窗景

店內一看是明顯的cooking studio風格
黑板上的早午餐內容看不出路數
而且只有一種組合沒有其他選擇
為了窗景決定試一試
桌上的立牌果然就是以廚藝教室還有客製晚餐作為主打
可是聽起來總覺得怪
是客製而不是無菜單料理
店主的說明我越聽越迷糊
不管如何
餐點的味道才是核心價值

油醋沙拉先上桌
菜跟醬汁都普通
主盤外觀平淡無奇
說是日式,美式或歐式都不太像
我先說結論
湯跟麵包自然好吃
可是餘下的幾品只加深心中的疑問
薯餅雖是自製,但油炸火侯沒控好口感過硬
煎蛋是冷的
裡面的洋蔥火腿會有些膩口
酥炸豬排(又是火腿?)是里肌肉
不管是起司醬或番茄醬都不會加分
至於胡麻菠菜跟黑糖奶酪只是陪襯

如果我會再來
應該是想坐在窗前喝咖啡看書
至於食物則是可有可無
畢竟這是一個研究所
要研究的東西應該還有很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