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enu

Pages

Links

2016年8月5日 星期五

胡志明市 文青味道:Mountain Retreat & Ru

胡志明市內並沒有濃厚的社會主義氣息
反而文青風格正悄悄竄起
這一類型的店其實就是台灣的老屋欣力
氛圍優勢但是口味上並不怎麼道地
Mountain Retreat
從外國網站看到不少好評
將鬧區的公寓頂樓打造成避世的環境
入口在巷內
順螺旋樓梯而上還可見舊式電梯架構
懸吊的燈籠極有氣氛
一路登頂

店內從裝潢到餐具倒有點農家氣息
突兀的佛像令人想起Temple club





室外可以看到胡志明街道
炎日暑氣盛
還是到室內舒爽些

點了芒果汁跟兩道菜
鄰桌的客人比我晚到但菜卻先至
他們點了生春捲還有炒空心菜
以速度來看
生春捲應該包好一陣子了
芒果汁很純也頗酸

不過我喜歡
第一道菜就知道功力
越南很普遍的煎蛋餅






攤鍋之後加入豆芽等菜料
取餅包入菜葉沾魚露
sop的吃法
味道跟台灣做得很像(咦?)

第二道菜是綠米炸雞
雞肉外裹綠色米香下鍋油炸
雞塊沒切斷
瀝油也沒做好
就是單純的雷
這家店對觀光客會有誘因
而鄰桌的客人居然餐後對弈西洋棋
夜色既下室外有燭光
胡志明的第一天
我對著佛像訴說踩雷的憂傷
同棟樓三樓還有隱秘的Morning Café


可惜無法久留
日本太太的聚會氣氛在密閉空間中頗為刺耳

Ru
或是俗氣的翻成阿如河粉吧
在第三郡
門口還有保全人員
午餐時段上了二樓











有空間感
我的座位距離廚房不遠
工作人員白衣白帽
而且標榜不使用味精
心裡大概也有了底
點了素食套餐
生春捲與炒河粉都在裝清純
味淡且無鑊氣
但相信我
胡志明的午餐時段極為混亂
能有這樣的地方用餐是種心安
整個城市裡不知道有多少人正坐在路邊的矮椅上
一菜一飯


2016年8月1日 星期一

胡志明市 華人味道

明香 明鄉
或是越文中的Minh Huong
都代表著同一個群體
不論在何處
移居到異國的華人都會在被同化的過程中留下傳統
而胡志明的華人主要分佈在第五郡以及第六郡
這個城市其實有相當雄厚的美學資本


不過光看到雜亂穿引的電線就知道公部門無心
第一郡有些地段還真有幾分巴黎的味道
當越來越多店招都是漢字時
不知該感到心安還是提心吊膽?

第一站:林海潮州飯店

飯店其實就是路邊攤
但意外的主客之間都是粵語交談
打赤膊的男子過來招呼
說了越南語見我無反應立即轉頻國語
我看了檯上的菜盆

這邊打冷與香港會有不小的差距
點了花生豬腳、酸菜大腸、一尾魚




以鹹味為主香氣稍欠
又來了位老太太
都用廣東話交談
店家挑了一碗豬皮肥肉送上
老太太拿著碗筷悠閒進餐
這裡不需要魚露
而滿街都近乎貼著五福臨門
土地公都在廳堂的地面上

趙明合餅家在第六郡
以花生糖為招牌
主客之間依舊粵語為主
但令我驚豔的是大餅


 
由於剛出爐
買了一塊豆沙嘗鮮
甜度與內餡的綿密絕贊

然後下了一場雨
這就是中南半島的天氣
可以降溫但也同時測試基礎建設的完備性
水淹得很快
而機車騎士的雨衣還可披蓋後座的乘客


晚上決定來吃火鍋
還是在第五郡的民益
白天以粉麵點心為主
入夜則是炭火烘燒的小爐
一人份只要十萬越盾
同時擺上山茼蒿、麵、米粉



但這些小盤要另外計費
鍋內有蝦、腰片、魚雲、魚餃
湯頭渾濁顯示高普林
沒有沙茶醬也沒有蔥花
少了點滋味
另外加點了酸菜生腸
意外的有鑊氣而且酸菜合口味
加上飲料總價可能是臺北的一半

第五郡入夜後得處處小心
雨持續下
忽見排隊人潮在某店前



老大哥快手撥糯米飯入荷葉再覆上椰漿
決定買幾個試試
我只能用手比數量
老大哥轉頭說了中文:要幾個?
雨還是很大
但我們可以聽懂彼此的話
這糯米飯真好吃
儘管我已經一身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