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enu

Pages

Links

2016年2月27日 星期六

臺北咖啡:黑湯與六號水門

海島上咖啡館的密度已經前所未有
經營者分別以不同的元素區隔市場
重視文青客群者極力打造店內氛圍
若以少女心客群為主
則在餐飲上力求夢幻變化
咖啡反而有時候成為配角

如果單純的想喝咖啡
我泰半會先到昌吉街
豬血湯跟紅燒鰻先擱一旁
這裡有家開了十二年的黑湯
店小沒什麼裝潢

品項都在牆上
以地區搭配淺中深焙度
一杯150
然後冠軍豆或是競標豆則是300以上
不算便宜
但店主對咖啡的認識與堅持始終如一
最常以賽風但也可手沖或是機器
出乎意料的是以近沸點的98度手沖



出於好奇我問了原因
他只是笑笑說國際杯測大賽都用這個溫度當作標準
而咖啡豆在烘焙時已經決定了80%的風味
不太需要計較水溫高低

這種小店臥虎藏龍
幾位常客坐下來都不太說話
跟店主的大嗓門成了反比
偶而會聽到角落冒出:這個豆子再放一天會更好喝
我只能羞愧的想不出為什麼?
一杯三百以上的咖啡
前味與尾韻個性鮮明
上次喝到的葉門又讓人想起銀座的琥珀

塔悠路上的手沖咖啡
六號水門
是地標也是店名
感覺比較偏遠但其實算是民生社區週邊
自家烘豆
品項都密密麻麻的寫在黑板上
一眼看不盡或者就依喜好問老闆娘
店內安靜往來客人不算多
可以帶書來看
有時除了BGM外還能聽到篩豆
老闆娘會招待餅乾或是多沖的口味







一不小心桌上就會混著不同地理區域的餘香
巴拿馬、尼加拉瓜還有坦尚尼亞
都是沒去過的國家
但可從咖啡中去探索在地的風土變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