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enu

Pages

Links

2014年11月27日 星期四

台南 Chun純薏仁

夏天裡走了一趟台南
回到大菜市的羊肉攤
現在已經成為chun純薏仁甜點店
接手的年輕夫妻費心地保留了原來的灶台


當初川燙羊肉的簍勺像件藝術品似的裝置在牆櫃中

人的離去讓清晨的羊肉湯成為絕響
當年的我
可以開車夜行來喝一碗四點半開賣的羊肉湯
如今在相同的座位上
吃著一保堂抹茶粉做成的甜點
店主手製的白玉在鍋中滾翻



配著抹茶入口
另外是紅豆薏仁紅白相間
庶民的豪邁被細膩沖淡

先代老闆娘站在灶台後的身影猶如昨日
鍋沸煙霧漫
瀝湯肉入碗
一夜沒睡的我
吃著半似宵夜的早餐
精神乏但止不住饞
如今燈滅戲散
人生很短
看盡風景終究不忍嘆





2014年11月25日 星期二

東京 Hidemi Sugino

Hidemi Sugino
每次到東京都會拜訪的甜點名店
本來不用多寫
但是最近看了一位出過書的日旅部落客的評語
有點不敢置信
這位大咖在文中沒有直接點名
只說京橋的甜點店
然後用了傲慢這兩個字來形容店內所有的一切
是的 傲慢
一個我從來沒想到可以套用在Hidemi Sugino的形容詞

不過很遺憾
這位部落客所接收的資訊不太正確
他說年輕的師傅大概得獎無數所態度上並不謙善
杉野英實師傅其實年紀不小了
大咖部落客最不屑的是規範客人買的品項數目
另外他覺得店內服務人員也相當高傲
不回答客人對甜點材料做法的一些問題
我想他應該是資本主義忠實的信仰者
認為大爺有錢想買多少沒人管得著
阻止他花錢絕對犯了滔天大罪

杉野師傅的蛋糕都很精細費工




所以無法大量生產
只能限定每位顧客最多購買六品
是希望大家都有機會品嘗
另外有些蛋糕不能外帶


是因為離開冷藏櫃後有太多的變數會影響蛋糕品質
至於服務方面
外場是由杉野師傅的小姨子督軍
我從來不覺得有任何傲慢之處

如果費盡心思維持蛋糕的品質被稱為傲慢
如果希望消費者都能有機會品嘗被稱為傲慢
我還真寧願杉野師傅持續的傲慢!


2014年11月24日 星期一

光一咖啡

到臺北光點看電影
發現旁邊二樓開了新店
光一咖啡
不過入口有些不明顯


拾級而上
立刻陷入兩難
入口是冰櫃
光看裡面的甜點就打算走人
但是轉頭一看
店內的整體設計令人目不轉睛
店面是老公寓改建
一半是咖啡店另一半則是房東留用的空間
選了窗邊的座位
但根本無心看menu
調了光圈跟快門
我的眼睛跟鏡頭想留住這個下午的餘溫




不過回歸咖啡跟甜點部分就最好不要有太高的期待
豆子OK
但是磅蛋糕乾了些



繽紛沙拉很面熟
看了餐巾紙才恍然大悟

等到天氣冷一點
再回到窗邊來
滿眼暗紅與橙黃
可以醉一場



2014年11月20日 星期四

布爾喬亞法式料理

這兩天的水果報推薦了布爾喬亞法式料理
在松隆路59
第一次造訪時忽然想起一個英文字:Oxymoron
雖然有門牌號碼
但卻是隔壁店面的閒置空間
也是防火巷的出口
布爾喬亞是法文的資產階級
但是黑板的菜單上近乎都是義大利麵
基本上只有兩個高腳座位
另一張桌子備而不用
環境不怎麼好
當然沒有空調不過有立扇
如果巷中有機車出入
我都會擔心自己的身體成為障礙物
不過這裡的魅力是廚房到餐桌不到一公尺
坐在路邊聽古典音樂吃義大利麵
在食安風暴的憂慮中仍有小小的淨土

店主之前在維多利亞待過
決定創業後在此方寸之地經營
這附近可是永吉路30
兩旁近乎都是餐飲店
如果你對義大利麵有一絲絲的挑剔
或許可以來此試試手藝


沒有華麗的炫技
就是忠實的照本宣科
使用杜蘭麵粉,莊園巧克力自製麵條還有甜點
第一次造訪才驚見這裡也供應三十年老茶
但店主說被熟客全部買走
一直到了第二次造訪才喝到
淡菜扭指麵
麵粉的香氣濃郁而麵體有嚼勁
手邊正好帶著野上的棍子

拿來抹盤底最適宜
蘋果塔也好吃
而店前的小海報也著實有趣
一直忘了問是出自誰的手筆?

之後的造訪都選在平日的午後
一份麵加一杯老茶







如果有巧克力塔絕對現場吃再外帶一份
泡芙倒是還好





不過這樣的經營模式絕對賺不到大錢
翻桌的比例低
只能接外燴或是其他咖啡店的甜點訂單
或許水果報帶來的客量

可以讓店主思考下一步的走向